公告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告栏

关于2023年度全县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23】 【作者:】

关于2023年度全县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永嘉县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23年度全县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国有自然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底,永嘉县国有土地总面积18381.28公顷(27.57万亩)。其中:

1.建设用地5718.80公顷(8.57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3164.24公顷,占55.33%;村庄用地458.60公顷,占8.02%;采矿用地21.11公顷,占0.37%;特殊用地36.11公顷,占0.63%;交通运输用地1845.59公顷,占32.27%;水工建筑用地193.14公顷,占3.38%。

2.耕地271.88公顷(0.41万亩),其中水田166.59公顷,占61.27%;旱地105.29公顷,占38.73%。主要分布在瓯北、北城、南城等街道。

3.园地146.98公顷(0.22万亩)其中,果园94.63公顷,占64.38%;茶园43.77公顷,占29.78%;其他园地8.58公顷,占5.84%。主要分布在云岭、大若岩、岩头等乡镇。

4.林地4118.58公顷(6.18万亩),其中乔木林地3905.86公顷,占94.84%;竹林地57.78公顷,占1.40%;灌木林地20.71公顷,占0.50%;其他林地134.22公顷,占3.26%。要分布在岩坦、枫林、鹤盛等乡镇。

5.草原130.82公顷(0.20万亩),分布在桥头、枫林、瓯北、三江、东城等镇街,主要为瓯江和楠溪江沿岸的滩涂草地。

6.湿地741.89公顷(1.11万亩),分布在沙头、岩坦、大若岩等乡镇,主要为楠溪江流域沿岸滩涂。

7.自然保护地。永嘉县原有自然保护地5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1个(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2个(浙江温州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浙江温州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1个(浙江温州楠溪江省级湿地公园),2019年按要求整合优化为1个自然保护地,即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面积67061公顷(100.59万亩)。

(二)矿产资源

依据永嘉县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记录,永嘉县已发现矿产资源二十多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种11个,分别为铅、锌、银、金、钼、镉、高岭土、明矾石、伊利石、叶腊石、地热。县域金属矿产资源贮藏量较少,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底,永嘉县铅矿资源量108504吨、锌矿185192吨、钼矿3862吨、金矿1.69吨、银矿367吨、镉104吨、明矾石1289千吨、高岭土1003吨、伊利石81千吨、叶腊石1928千吨、建筑用凝灰岩3600万吨、地热资源量432立方米/日。

(三)动植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县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35种,有木本植物102科、320属、861种。

(四)“三区三线”

划定县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24320公顷(36.48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1348公顷(32.02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342公顷(54.51万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1.91平方千米。

二、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成效

2023年,我县以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积极推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确保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落实到位,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一是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扎实推进。《永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已完成规划公示、规划听证、专家论证、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温州市局审查等规定程序,由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审查。二是县域城市设计不断优化。聚焦市“一核十片”片区规划,结合瓯江新城发展规划,完成瓯江北岸综合发展规划中间成果,着力实现重点区块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双提升”;已完成黄田片区高铁新城控规修编和城市设计,有序推进岩枫一体化暨岩头镇中心镇区城市设计、桥头-桥下-金溪三镇一体化城市设计、三江-乌牛沿江片区控规修编和城市设计。三是各级规划同步推进。开展县域控规实施评估和规划管理单元划分工作;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纳入省级方案并上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水岩山水景观区详细规划获省林业局批复并实施;中心城区和县级成片开发方案取得批复。

(二)牢记“国之大者”,耕地保护见成效。一是全面推行“田长制”。强化“耕地智保”场景运用,安装并投入运用高位铁塔探头228个;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现有村级田长524名、村级巡查员867名;建立县级田长办专班,3名人员实体化办公。二是全力推进非耕地图斑核实处置。全面核实部下发、省下发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图斑,圆满完成11382亩耕地保有量缺口和7973亩永农保有量缺口补齐任务,顺利完成耕地保护考核任务。三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完成1468个8704亩非农化问题图斑处置销号。四是稳步推进永农集中连片整治。抓好“三个一号”工程,完成11个百千万永农连片整治项目,入库7581亩,完成率252.71%。

(三)提升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腾空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655亩,完成率121.84%;其中2009-2022年度批而未供土地2774亩,完成率121.78%。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885亩,完成率221.71%;其中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1335亩,完成率222.5%。工业用地供应1226亩,完成率144.24%。盘活存量土地1143亩,完成率152.39%。土地收储885亩,完成率147.5%。

(四)谋划要素增量,服务项目强保障。一是全力攻坚垦造耕地。全年入库项目33个,新增耕地336亩、水田1627亩;新立项4批93个项目,涉及垦造耕地3413亩、旱改水5885亩;成功解除历史冻结项目6个,新增耕地587.3亩、水田250.3亩。二是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全年完成投资额26.74亿元,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621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3872亩,垦造耕地223亩,建设用地复垦9.27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395亩。三是大力争取用地指标。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699亩、跨省增减挂钩结余指标150亩、国家计划指标323.4亩,争取国家和省统筹占补平衡耕地70.4亩、水田62.3亩、粮食产能49492公斤,获温州市人民政府周转借用占补平衡(水田)指标781亩,有力保障比亚迪、瓯北全域工业治理、白水马岙工业等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及我县配套基础设施民生项目顺利落地。报批9个计划批次308.38亩,单独选址重点工程4个399.78亩,其中温州北站互通工程为全省首个获批的“百大”项目;完成永嘉抽水蓄能征地前期工作。

(五)突出生态建设,绿水青山促发展。一是“林长制”走深走实。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开展各级巡林督查32次,事件处置2起,日均护林巡护400公里。二是绿化造林硕果累累。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68万亩,完成率108%,油茶抚育1200亩、油茶新种2000亩,建设“一村万树”4个,创建森林城镇1个(南城街道)森林覆盖率达75%,绿化率96.6%,森林蓄积量达1347.7万立方米。三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防治面积47.43万亩,完成率106.9%;清理松枯死木26.37万株,完成率116.3%,疫木除害安全利用10656吨;疫情发生面积同比减少5.25万亩,下降率11.84%;松枯死木同比减少9.9万株,下降率38.65%,连续四年呈现双下降趋势,疫情传播得到遏制。四是森林防火能力不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补植防火树种木禾1万株,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7公里,推进防火巡护道和农村公路共同建设项目7个23公里;申报中央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7个。五是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编制《永嘉县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完成南城街道麻山普通建筑用石料矿、桥下镇上村坑底垅普通建筑用石料矿和云岭乡南陈地热等3个矿山企业数字化基础建设;完成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工作和2023年度矿业权人网上信息公示工作;完成桥头镇瓯江采沙治理工程恢复治理转型利用,面积22.1亩。

(六)严格审批执法,切实保护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一是依法合规做好各类用地审批。办理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66件、规划设计条件76件、用地规划许可证48件、工程规划许可证143件、规划核实132件、土地复核106件、林地行政许可117件,收取城市配套设施费2亿元。二是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确权工作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生态文明改革背景下不动产登记的拓展,相当于为自然资源“上户口”。根据省、市统一部署,2023年完成北溪水库、大坦水库权籍调查入库,金溪水库、菇溪流域永嘉段完成权籍调查等成果已经市级检查合格,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更新成果已报部审核。三是从严开展土地执法。依法全力抓好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攻坚行动和年度卫片执法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巡查执法1986次,巡查人员6426人次。深化“互联网+监管”,开展执法检查56次,其中双随机检查49资专项检查7次,掌上执法率100%;事项覆盖抽查19次,覆盖率100%。四是积极开展动物保护工作2023年,永嘉县发挥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作用,共开展救助野生动物102次,救护野生动物115只;牵头建立了永嘉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监局等多部门开展野保宣传和执法“清风”行动,出动执法28次,检查重点场所185个,清理网套5张。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023年,永嘉县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自然资源相关权能体系的规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管理主体不明确、权属不清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统计存在基础资料收集难、基础数据不够实等问题。

(二)执法监管还有短板。一方面,自然资源基层管理队伍薄弱,巡查监管难以全覆盖,另一方面,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执法边界不清晰,导致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非法使用林地等现象仍有发生。

(三)占补平衡资源匮乏。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风景名胜区新增列入土地整治负面清单,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地区被限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难以产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目前我县水田规模仍然倒挂,严重制约项目报批。

(四)建设用地量少且分散。永嘉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受地形因素制约影响较大。一方面,县域内建设用地多沿水系分布于瓯江北岸、楠溪江两岸的二级台地上,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空间组织。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各类用地供需有待协调。

四、加强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措施

(一)压实自然资源管理主体责任。按照中央关于自然资源“两个统一”的要求,切实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综合、技术和价值管理,完善产权和有偿使用制度,采用“资源资产+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资源资产和生态属性相协调,突出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支撑和国民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统筹协同。

(二)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基础。全面梳理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划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的边界,建立健全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在底线管控的基础上,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管理,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三)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强化用途管制,严格项目审批,一般项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地、湿地等生态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

做好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务实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高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为服务永嘉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回到项部】 【邮件转发】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