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办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调研报告审议意见的函
关于交办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调研报告审议意见的函
县府办:
永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的调研报告》,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形成《关于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调研报告的审议意见》,并经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转交给你们,请按照监督法和《永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审议意见办理的办法》(永人大常〔2017〕26号)要求,认真研究办理。
永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2年5月31日
关于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调研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2年5月31日永嘉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主任会议通过)
永嘉县第十七届县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推进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会议认为,泵阀是我县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永嘉泵阀产业产值374亿元,是全省山区26县中唯一制造业产值超300亿的集群。但随着江苏、福建和丽水、龙湾等地泵阀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中低端泵阀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永嘉县泵阀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产业链不齐全,配套产业薄弱;二是龙头企业不强,辐射带动偏弱;三是协同创新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四是要素保障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为推进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培育链主企业。一是加快完善泵阀产业链。加大泵阀产业集群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特别是智能泵阀、系统流程装备、双碳节能技术等薄弱环节。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努力形成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泵阀集群产业链。二是加强泵阀企业梯队培育。继续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等工作,加快打造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隐形冠军”。 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强强联合,以强带弱,强化战略合作,引进技术、资本等,推进泵阀产业“强筋壮骨”。三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全力鼓励支持伯特利、超达等泵阀龙头企业上市,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对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审核等手续,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上市挂牌争取时间,创造机会。
二、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产业科技能级。一要做强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整合提升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国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平台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符合我国检验检测体系主流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持续做好嘉定科技飞地、杭电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科技飞地,鼓励优质泵阀企业入驻杭州(科技飞地)设立研发中心。二要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泵阀企业与高等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创建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梳理一批耐腐蚀、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泵阀及配套产业的共性技术,实施技术攻关。三要提升泵阀行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迭代升级泵阀产业大脑,助推泵阀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与行业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中小泵阀企业在生产、营销、采购等环节的多方协同及数字化管理。四要加速产业制造方式革新。全面推进泵阀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泵阀智能化云平台改造,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技改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在泵阀生产中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新型传感技术、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等在泵阀中的集成应用。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用地方面:首先要优化配置,突出重点。统筹研究工业用地布局,全力为泵阀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将桥头、桥下、乌牛等地纳入泵阀产业链布局范围,有限保障泵阀及配套产业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其次是盘活存量,提高效益。要全力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工作,淘汰“低、小,散”,实现腾笼换凤,为优质企业提供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零土地”技改,引导企业对老厂房分类别进行拆扩建和改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人才方面:企业要真正发挥用人主体作用,主动完善提升企业薪资、培训交流、住房交通补贴等福利待遇,积极招引培养留住各种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人才政策,营造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永创业就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分院要切实落实与我县合作协议,加强与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对接,实现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同频共振”,在培养泵阀相关的数控机床专业高级技工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进一步实施精品工作,争做行业标杆。一是推进泵阀品牌建设。实施泵阀产业品牌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永嘉泵阀产业品牌“含金量”。通过对标国际一流泵阀企业,实施“浙江制造精品”行动,重点扶持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强化泵阀企业品牌信誉度和美誉度,推动以品牌建设新价值取向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参与各级标准制定。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三是做强泵阀展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年一度的中国(永嘉)泵阀产品博览会,搭建泵阀产业云展会平台,引导鼓励泵阀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专业展会,切实提升永嘉泵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落实组织领导。一是产业政策。立足我县泵阀产业实际,抢抓省委省政府“一县一策”和省发改委、省经信厅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永嘉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加快泵阀产业转型提升》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明确泵阀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发展、质量提升、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发展举措,推动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升级。二是金融财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泵阀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等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引进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平台建设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切实降低泵阀企业用能、用工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组织领导。建立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泵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专班,及时研究部署我县泵阀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审议重大项目计划,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工作和政策落实。
附件:
关于我县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议案的调研报告
永嘉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根据永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县人大常委会确定《关于推进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作为重点督办的议案。3月份以来,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乡镇、工业园区、企业,充分听取部门乡镇负责人、企业家、行业协会以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比较全面掌握了全县泵阀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永嘉泵阀产业发展现状
泵阀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永嘉作为“中国泵阀之乡”,泵阀是永嘉县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始终坚持“工业强县”理念不动摇,持续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提升行动,永嘉成功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以泵阀产业为基础的建设省级系统流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21年,永嘉泵阀产业产值374亿元,是全省山区26县中唯一制造业产值超300亿的集群,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9.7%。目前,永嘉县共有泵阀及配套企业2800余家,泵阀产业的从业人员达4.2万人,拥有超达、伯特利、凯泉等一批知名企业,泵阀产品国内工业类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二、永嘉泵阀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江苏、福建和丽水、龙湾等地泵阀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中低端泵阀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永嘉县泵阀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产业链不齐全,配套产业薄弱。铸锻造作为泵阀产业链的重要前端配套和基础产业,约占整个产业链产值的40%,是泵阀产业前端最关键的基础产业。但是由于铸锻造产业被判定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随着能耗双控指标、排污指标监管日益趋严,行业准入门槛、环保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铸锻造产业在永嘉发展不理想。目前,我县铸造企业53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行业总产值仅17.5亿元,占泵阀产业链产值比重不到5%,其中绝大部分中高档铸造件依靠丽水、宁波、上海、江苏等地加工供应,锻造件更是全部依赖外地供应。另外如配套的阀杆、齿轮箱、电动装置、弹簧以及下游如工程公司、设计院等配套产业都比较薄弱,甚至个别配套产业还是一片空白。
(二)龙头企业不强,辐射带动偏弱。龙头企业是引领一个行业发展的旗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标杆,代表一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我县虽有泵阀企业2800余家,但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不到1300万元,其中全县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仅1家(超达),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和10亿元以上企业。而江苏的泵阀上市企业有5家,其中纽威阀门的产值就达到35亿;丽水泵阀企业虽然数量仅为永嘉县的1/10,但产值却120亿元接近永嘉的1/3。由此可见,我县泵阀产业龙头企业不强,对整个行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上缺乏功成在我功成必我的引领者,在市场开拓方面缺乏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头雁,在整合行业上下游、带领全县泵阀行业整体提升方面更缺乏一家能傲视群雄唯我独尊的行业霸主。
(三)协同创新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一是协同创新不够。加强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投入,更需要行业龙头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攻关。但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就算个别企业有所投入,也仅处于单打独斗,创新能力有限,尤其是对系统流程装备产业涉及的塔设备、控制器、执行器、通讯和软件等方面的研发还是基本空白;更多小型企业有心无力,只顾眼前利益。二是产品竞争力弱。永嘉阀门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同时,由于缺乏产业高端领域核心技术,部分高端零部件无法自主生产,只能依赖引进。三是平台作用发挥不够。虽然永嘉较早就引进了兰州理工大学泵阀工程研究院,建立了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华为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但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智能制造步伐偏慢。许多泵阀中小企业仍采用比较传统的制造方式,在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技改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在泵阀生产中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决心不大、投入不足、力度不够,生产方式和过程数字化应用不够。
(四)要素保障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其一是工业用地严重不足。目前全县可供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仅约3000亩,且受用地指标限制,很多企业“一亩难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企业用地错配,有厂房的当房东,没土地的租厂房。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企业用地成本“水涨船高”。发展空间不足已经引发许多企业外迁。其二是人才缺口较大。首先高端人才引进难。不论是城市配套服务,还是人才发展环境、员工工资薪酬,永嘉以及温州地区都没有优势,因此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国内泵阀行业著名的技术专家就非常困难。其次是技能人才缺乏,特别是数字化实施人才、数控加工及焊工等技能人才缺乏。再次是企业家接班难。永嘉老一代企业家大部分学历不高,都是通过自己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战略意识比较欠缺,且日渐衰老;而新生代企业家虽有高学历、高起点以及足够的资金支持等优势,但由于对泵阀行业缺乏认同,不愿受困于永嘉弹丸之地,大部分不愿意回来管理企业,好多企业正步入“创一代慢慢地老去,而新生代迟迟没能接上”的困境。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培育链主企业。一是加快完善泵阀产业链。加大泵阀产业集群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特别是智能泵阀、系统流程装备、双碳节能技术等薄弱环节。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努力形成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泵阀集群产业链。二是加强泵阀企业梯队培育。继续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等工作,加快打造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隐形冠军”。 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强化战略合作,引进技术、资本等,推进泵阀产业“强筋壮骨”,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全力鼓励支持伯特利、超达等泵阀龙头企业上市,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对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审核等手续,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上市挂牌争取时间,创造机会。
(二)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产业科技能级。一要做强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整合提升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国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平台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符合我国检验检测体系主流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持续做好嘉定科技飞地、杭电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科技飞地,鼓励优质泵阀企业入驻杭州(科技飞地)设立研发中心。二要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泵阀企业与高等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创建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梳理一批耐腐蚀、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泵阀及配套产业的共性技术,实施技术攻关。三要提升泵阀行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迭代升级泵阀产业大脑,助推泵阀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与行业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中小泵阀企业在生产、营销、采购等环节的多方协同及数字化管理。四要加速产业制造方式革新。全面推进泵阀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泵阀智能化云平台改造,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技改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在泵阀生产中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新型传感技术、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等在泵阀中的集成应用。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用地方面:首先要优化配置,突出重点。统筹研究工业用地布局,全力为泵阀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将桥头、桥下、乌牛等地纳入泵阀产业链布局范围,优先保障泵阀及配套产业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其次是盘活存量,提高效益。要全力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工作,淘汰“低、小,散”,实现腾笼换凤,为优质企业提供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零土地”技改,引导企业对老厂房分类别进行拆扩建和改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人才方面:企业要真正发挥用人主体作用,主动完善提升企业薪资、培训交流、住房交通补贴等福利待遇,积极招引培养留住各种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人才政策,营造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永创业就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分院要切实落实与我县合作协议,加强与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对接,实现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同频共振”,在培养泵阀相关的数控机床专业高级技工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进一步实施精品工作,争做行业标杆。一是推进泵阀品牌建设。实施泵阀产业品牌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永嘉泵阀产业品牌“含金量”。通过对标国际一流泵阀企业,实施“浙江制造精品”行动,重点扶持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强化泵阀企业品牌信誉度和美誉度,推动以品牌建设新价值取向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参与各级标准制定。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三是做强泵阀展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年一度的中国(永嘉)泵阀产品博览会,搭建泵阀产业云展会平台,引导鼓励泵阀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专业展会,切实提升永嘉泵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落实组织领导。一是产业政策。立足我县泵阀产业实际,抢抓省委省政府“一县一策”和省发改委、省经信厅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永嘉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加快泵阀产业转型提升》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明确泵阀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发展、质量提升、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发展举措,推动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升级。二是金融财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泵阀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等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引进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平台建设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切实降低泵阀企业用能、用工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组织领导。建立由县主要领导担组长的泵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专班,及时研究部署我县泵阀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审议重大项目计划,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和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