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五水共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永嘉县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9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县“五水共治”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五水共治”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五水共治”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水岸统筹治水、源头阻断污水、引水调水活水、大兴水利强水、滨水公园美水、长效机制管水”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清三河”为重点,持续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全年共安排项目614个,计划完成投资14.39亿元。截至10月底,全县已累计完成投资17.23亿元,完成率达119.7%。重点是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城乡齐抓攻项目。(共三个方面)一是狠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创新实行模拟审批、“直通道”审批机制和政府投资小工程建设简易招标程序,至少缩短审批周期2个月、招投标时间45天。狠抓污水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站)项目全部按照一级A标准统一实施建设,目前,8个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年底前全面试运行,4个改建项目预计年内完成改造提标方案审查。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市之先推出分散式治理模式,并得到省市认可;创新工程质量监管,制定出台《永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施工企业考评办法》、《镇街干部挂钩负责推进农村治污工程责任考核办法》,并引入“互联网+”对隐蔽工程实施在线监管。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247个村,其中分散式处理的72个,完工62个村,完成投资2.27亿元。三是狠抓防洪排涝项目建设。今年已完成重点水利投资8.32亿元,完成率达100.4%,桥头菇溪河道整治工程、桥下西溪主河道治理工程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瓯江治理、三江标准堤项目整治加快推进。同时,完成中小河流、农村河道和重要小流域治理18.5公里,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8万人。
(二)坚持水岸同治创示范。(主要是四点)一是水岸同治,全力打造示范。以创建“清三河”达标县为抓手,将“水岸同治”作为源头治污、防止反弹的根本举措,出台实施《永嘉县“水岸同治”创建“清三河”达标县实施方案》,明确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县5条市级示范河和12条县级示范河打造,全县累计拆除沿河违章10.5万平方米,整治黑臭河16.1公里、深化提升垃圾河15.7公里、清淤11.4万立方米。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菇溪河治理成果,以桥头纽扣行业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污染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目前,桥头纽扣行业整治已全面完成,累计关停、整顿“低小散”纽扣企业和家庭作坊509家,受理行政拘留案件7件、刑事拘留案件1件。二是清淤打卡,实现活水畅流。以瓯北片区为重点,坚持河道清淤和生态调水“两手抓”。一方面,按照黑臭河治理验收标准,立足验收时间节点,倒排清淤疏浚、清障打卡任务计划,对50万元以下的清淤、打卡项目,直接由功能区、镇街组织实施,简化程序。全面推广“清淤固化一体化”技术,投入2000多万对瓯北片区河道全面开展清淤,并将淤泥用于制砖、绿化、制有机肥等进行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开展“活水畅流”工程,率全市之先启动瓯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并利用瓯江翻水站和白水漈水库调水等措施对瓯北区域进行生态活水,有效改变瓯北河网水质。三是严格执法,抓好治污控源。以实施“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电镀、造纸、化工、合成革、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淘汰落后、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全县50家入园电镀企业除特殊工艺外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做到废水不落地,排放达标要求,电镀行业整治提升顺利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29家造纸企业整合成7家产能5万吨以上的企业,全部集聚在峙口、响山工业区,废水及主要水污染物的削减量达到下降50%以上减排目标要求,综合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完成化工、合成革、印染等三大行业19家企业的“一厂一案”整治提升工作,关闭印染、化工、合成革企业共5家。严格按照“五个一律”要求,组织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涉水排污企业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检查涉河企业537家,其中责令限期整改184家,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98家,刑事拘留47人。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前已建立1个全县性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全县完成规模猪场设施修复改造提升或关停拆除91家,新增消纳地5.5万亩,沼液利用量6.5万吨,全市排名第三。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3万亩,化肥减量400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4.1万亩,农药减量13.8吨。积极开展涉河污染场所整治,去年以来,共关闭洗车场12个、小菜场3个,整治提升农家乐100家,取缔无证小餐饮96家。四是落实河长,全面推行市场保洁。按照全省“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面配齐了河道“三长一员”,针对去年已完成整治的58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及时组织“回头看”,严防治后回头反弹。安排2500万元作为全县河道长效保洁经费,出台了《永嘉县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实施办法》、《2015年度永嘉县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镇街全面推行河道保洁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
(三)坚持群众参与凝聚合力。(三点)一是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治水。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周”、“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各镇、街道干部开展“五水共治”宣传入村居活动,县人武部组织民兵义务参与治水活动。同时依托民间知名环保人士的社会影响力,创新组建永嘉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五水共治”讲师团和市民监督团、记者帮帮团,招募环保志愿者1500多人,深入社区、校园、企业等开展“五水共治”宣讲70多次。二是引导企业助力治水。去年以来,我县充分利用新春永商大会,大力号召在外永商助力家乡治水大业。特别是今年正月初一,桥下镇龙头村在外永商,捐款1858万元成立了“龙头村美丽乡村发展基金”用于村级治水;正月初五,50多位桥头籍商人主动反哺家乡,认捐2923万元用于菇溪河景观绿化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共募集治水资金9482万元,在全市排名前列。三是运用社会力量监督治水。在全市率先开辟“问政永嘉”电视栏目,创新组建市民监督团、记者帮帮团,在电视台、永嘉网开辟民意留言板、媒体问政厅等专栏,全面受理群众建议和举报。创新开展“代表问”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联督联查。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我县“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截污纳管滞后,在年初管网建设时,各镇街都没有将沿河的截污纳管作为首要任务进行布置,致使水岸同治截污纳管工程滞后。 二是部分水利工程进度偏慢,南岸水库、乌牛溪治理、三江标准堤因前期和审批需要省、市支持,致使工程进展不理想,中小河流治理花坦溪、枫孤溪、鹤盛溪因在工程上报省里时前期涉及深度不够,考虑不充足,致使工程目前用到大量土地,而用地指标一时无法解决工程进展不利。三是河长制工作落实依然不到位,尽管河道配齐“三长”文件已下发,但河长“管、治、护”职责履行的不尽人意。四是管网工程质量监管仍是重要问题。个别城乡污水管网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虽然做了各方面的努力,但在质量监管上仍有不到位现象。五是目前全县集中支付的财政体制,制约了镇街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往往会等靠要,致使工作推不进。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全力抓好“清三河”治理。以瓯北等沿江区域为重点,坚持水岸同治,全面发挥桥头菇溪河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瓯北“清淤固化一体化”工程扫尾工作,并向上塘、乌牛等地铺开,全力巩固河道清淤成果,强化施工组织,加大政策处理,加快罗浦礁河、马岙浦等一批河道的截污纳管,着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同时,继续利用瓯江翻水站翻水、中水回用和白水漈水库放水,全力改善瓯北河道水质,确保明年创成“清三河”达标县。
(二)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按照前期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要求,积极对接省、市,加快南岸水库、乌牛溪治理、三江标准堤、河口大闸等工程审批工作,尽快开工乌牛溪治理、三江标准堤等工程。全面做好瓯江治理、桥头菇溪河道治理、桥下西溪主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并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加快推进黄田、江东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前期谈判进程,尽早完成招标工作,切实加快黄田、乌牛两地按农村治污方式截污纳管的工程建设进度,尽快投运桥下污水处理厂和8个山区污水处理站。全面完成113公里城镇污水管网和40公里黑臭河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以最后冲刺攻坚的态势推进农村治污,确保年内完成治理247个村。
(三)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河长负总责、镇街河长为责任主体、村居河长协助配合的三级河长工作职责,明确各级河长、河道警长的具体职责,并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健全考评体系,重点是通过建立河长日志、明查暗访和考核问责三项制度,出台河道整治及长效管理追责机制,推行问题动态复查和“销号制”,全面落实河长“管、治、保”职责。
(四)有效抓好质量监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继续督查镇街发挥业主作用,督查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全力抓好隐蔽工程施工的监管,继续强化县级4个督查组和专业工程师的督促指导,充分发挥在线监控作用,严格考核问责,确保农村治污工程建一个成一个。
(五)积极营造治水氛围。 切实加大 “ 五水共治 ” 宣传力度,既树立正面典型,深入挖掘、提炼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全县治水的学习榜样,要曝光反面典型,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间监督团的力量,为全县的治水难点重点问题建言献策,营造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